各相关学院(校区),有关单位:
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民俗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根据《江西省社科普及条例》《赣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管理制度》等规定,赣州市社联决定开展2023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对象与范围
(一)社科研究类文章
1.申报了2023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并在2024年3月22日前结题的成果。
2.申报了以往年度课题,并在2023年内结题的成果。
3.发表在2023年度《赣南社会科学》《新赣州智库》的理论文章。
4.2023年度完成的其他对赣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社科专著、社科成果(包含各单位课题和理论调研文章、对策性研究报告等)。
(二)社科研究类专著
1.2023年度出版的社科研究类专著书籍,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社科普及类成果
1.已结题的2023年度赣州市社科普及类课题成果。
2.首次发表时间在2023年度,且对我市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公益性社科普及微视频。
3.2023年度出版或发表的社科普及读物、社科普及文章。
(四)注意事项
1.本次参评成果包括(系列)社科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普及读物、专著、工具书、微视频等。系列成果必须聚焦同一研究主题,均属于2023年度成果,且第一作者为同一人,每位申报人以第一申报人身份仅可申报一项成果。
2.必须按成果署名情况如实申报,严禁变更成果作者姓名及其署名顺序。
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申报:非社科类研究成果;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研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的成果;已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研究成果;著作权有争议且尚未妥善解决的社科研究成果;教材、文艺作品、新闻报道、工作总结、领导讲话、年鉴、辑集的人物传略、回忆录、大事记、概览、统计资料汇编以及整理、剪辑转抄的资料和增刊;公文、法律法规等条文性文件。
二、评选条件与要求
参评的成果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创新,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1.应用研究。在研究解决我市或本地、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建设等重要问题上有创新、能落地,对市委、市政府及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重大决策的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2.基础研究。在本学科、本专业某一领域填补了某项空白,或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或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有科学的独到见解。
3.翻译论著。符合版权规定,体现原著原意,对研究国家、省、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状况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和研讨意义;或将我国重大理论、优秀文化通过翻译传播到国外,并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4.古籍整理。翻译、注疏准确,完整保持原作内容,在史料史实考证上有新发现,或纠正了前人的某些讹脱。
5.志书、教科书、工具书。观点正确,资料翔实可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性,正确解释或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6.社科普及读物。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阐释;宣传普及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知识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文字方面通俗易懂,为公众所喜闻乐见。
7.社科普及作品。包括公益性的微视频和社科普及音频作品等。
三、申报步骤和要求
1.课题成果申报应由课题负责人于2024年4月12日(周五)前在赣州社科信息系统(www.gzssl.xyz)中的“成果评奖”板块填写《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表》。每人作为第一申报人,仅限报一项,并需征求所有署名作者的同意。
2.各学院在4月13日前提交汇总表电子稿至社科处。
3.提交的申报材料需注意以下要求。
(1)应用研究、基础研究需提交:①成果匿名材料,上传文档格式为按以下内容排版的doc、docx、wps 或 PDF:标题为“方正小标宋二号字居中”,正文为“仿宋 GB2312 三号字”,正文一级标题为“黑体三号字,固定行距 28 磅,首行缩进 2 字符”,文档必须匿去作者和作者所在单位的全部信息。②需要所发表成果的署名扫描件PDF 文档。
(2)专著、社科普及读物、志书、教科书、工具书、古籍整理等成果除提交网报材料外,还需线下提交:成果实体书5本(套)。
(3)社科普及微视频等成果为系列作品的,由作者自行遴选其中最优的一个作品进行上传。
四、评选方法和奖金
1.评审将采取通讯评审、会议评审、会议审定三个环节,确定最终获奖名单。本次评分采取双向匿名评审,其中,社会反响情况将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文章类成果的社会反响包括发表的刊物级别、县级以上地方实际工作部门领导肯定性批示、成果转化应用情况等;专著类成果的社会反响包括出版社等级、媒体关注报道情况等;普及类成果的社会反响包括公众平台投票数量等(投票详情请关注“赣州社科”公众号平台的后续通知)。
2.此次评审按照社科研究论文报告、专著、社科普及作品进行分类评选,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总奖项原则上不超过申报总数的 25%),奖金分别为 5000 元、3000 元、2000元、500 元,获奖成果将由赣州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颁发证书。
联系人:袁志明,联系电话:8312256。
附件:赣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汇总表
社会科学处
2024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