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科学技术处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开展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工作的通知

2025年10月27日 15:59  点击:[]

关于开展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学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有关要求,不断增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能力,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稀土及关键矿产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研究,决定启动江西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培育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瞄准学术前沿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布局和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有效提升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

  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有组织科研。创新研究方法手段,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增强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的本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有力支撑省域创新高地和学校“稀土及关键矿产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建设

   (一)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有创新。创新团队应在团队建设中注重展现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紧密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需要,在学科、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使团队具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及江西省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并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二)在服务区域发展上有突破。创新团队应注重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紧密结合新型高校智库建设需要,推进协同创新,特别是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围绕江西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围绕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有分量的对策性研究成果。

   (三)在领军人才培养上有成效。创新团队应面向国家和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人才战略目标,结合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在若干优先发展领域和主攻方向上,组织、培育和建设优秀学术群体,集聚核心创新资源,积极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三、申报要求

   (一)创新团队名称自拟,可参考研究专长自主选定研究领域,突出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及与其他高校的比较竞争优势。

   (二)创新团队至少应涵盖2个(含)以上一级学科,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与理工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创新团队主要依托的学科应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原则上须为在相关评价中处于前列的学校优势学科。

   (三)创新团队应具备良好的建设条件和内外部发展环境,有较充足的经费保障和较好的校内外合作资源,具备顺畅的合作运行机制。

   (四)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在本领域中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应为学校在编在岗人员,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70年10月1日后出生)A类团队首席专家应为正高级职称,B类团队首席专家应为教授或者博士副教授。

   (五)创新团队应具有相对集中的合作方向,以及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核心成员须实质性参与合作研究,原则上不超过8人,其中45周岁(1980年10月1日后出生)以下不少于二分之一。

   (六)创新团队应是在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有不同学科成员共同参与的前期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作为支撑基础。支持创新团队广泛汇聚校内不同学科研究力量实现有效协同,共同开展协同攻关,也支持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加入团队,开展联合研究。

   (七)创新团队应主要依托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科研平台)和博士点培育学科进行申报,并能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服务“稀土及关键矿产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四、申请类别及培育目标

   根据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按照分类管理、分层发展的原则,拟构建A、B两个层次的创新团队培育体系A类创新团队以培育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为目标,B类创新团队以培育省级创新团队为目标

表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申请条件创新团队培育目标要求

团队类别

申请条件

培育目标

资助经费






A类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项

   2.发表CSSCI期刊论文5

   3.出版A类出版社学术著作1部


 1.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5篇;或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1篇;或获得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或国家部委采纳1篇次;或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有实质内容批示及相关省委省政府组成部门采纳应用2篇次。

 3.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或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1项




30万元/团队

B类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2.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5篇;

3.出版A类出版社学术著作1部。


 1.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项。

 2.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2篇;或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1篇;或获得国家部委采纳应用1篇次;或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有实质内容批示及相关省委省政府组成部门采纳应用1篇次。

 3.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以上1项

15万元/团队

    注:以上业绩均应以江西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五、立项资助考核管理

   (一)创新团队培育建设期为3年,建设过程采用“2+1”的考核模式,即建设期第二年末中期考核、第三年末结项验收。建设期第二年末,完成2项培育目标为考核合格;建设期第三年末,完成3项培育目标为考核合格;结项验收合格允许参加下一周期的创新团队申报建设周期内提前完成团队培育目标,可以申请提前验收,并申请新一轮创新团队建设经费

   (二)A类创新团队立项后下拨第一批10万元经费额度;建设期第二年末中期考核合格后拨付第二批10万元经费额度;建设期满考核合格后拨付第三批10万元经费额度。B类创新团队立项后下拨第一批5万元经费额度;建设期第二年末中期考核合格后拨付第二批5万元经费额度;建设期满考核合格后拨付第三批5万元经费额度。

   (三)创新团队的资助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其中劳务费的比例不得超过资助经费总额的20%。

   (四)阶段性考核未通过的团队,剩余经费予以冻结暂停使用。建设期满考核未通过的团队,首席专家3年内不能申报学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计划的任何项目。

   )其他说明

   1.首批计划遴选6个左右创新团队进行培育,建设周期为3年。在建设周期内,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可根据建设成效滚动资助,连续资助期限不超过2个周期。

   2.B类创新团队建设期满达到A类创新团队验收标准的,可以申请按照A类团队经费额度标准予以补齐。

   3.下一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的推荐,将从培育名单中选出。

   、申报程序

   (一)创新团队以依托学院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每单位推荐培育团队不超过2个博士点培育学科所在单位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二)按填表要求填写《江西理工大学创新团队申请书》(见附件,以下简称《申请书》)。

   (三)相关学院审核汇总后请将签字盖章的纸质版《申请书》一式及附件证明材料一份,于2025年1121日前报送至社会科学处。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证明材料同步发送至联系人OA邮箱。

    联系人:傅婷,联系电话:8312272


   附件:江西理工大学培育创新团队申报书


                                   社会科学处

                                2025年1027

上一条:关于开展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江西理工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返回旧站

版权所有:江西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 地址:江西理工大学三江校区濂溪楼 邮编:341000

联系电话:0797-8312131